今天是:
巧 用 小 手
如何教孩子写作文?提高作文能力要...
2009年的第一场雪
给学生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
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语文的理论武器
实名推荐制为人才培养探路
我们办公室的经典对白
过去向谁告别
分路口初中1号教学楼
您的位置是: 首 页 > 德育长廊 > 党建园地


托起留守的“太阳”,共享同一片“蓝天”

裕安区分路口镇淠联小学 肖金凤
【字体: 】【2011-4-29】 【作者/来源 李志俊】 【阅读: 次】 【关 闭
【论文摘要】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,是时代的产物,更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,但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、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。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,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的不乐观性,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,需要构建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,身为教育者应身体力行,用师爱来感化温暖这些孩子,让这些留守的“太阳”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,共同享有一片蓝天。
 
【论文关键词】农村留守儿童,师爱、教育
 
   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,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。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,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——农村留守儿童。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“留守儿童”。调查显示:我国有1.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,由此产生了近2000多万名农村留守儿童,其中87%分布在农村地区,14岁以下的儿童占86.5%。留守学生在温岭各乡镇普遍存在,留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,即地方经济越强,留守率就越低,地方经济越弱,留守率就越高,且小学留守学生普遍多于中学,村办小学的留守学生比率高于中心小学。我校处于安徽省中部地区的农村,全校421名学生,留守儿童253人,占全校总人数的61%;其中双亲都在外的161人,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4%。这些儿童在“生活上缺少照料,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,学习上缺少辅导,心理上缺少疏导,行为上缺少教育,”监管教育严重缺失,已成为制约“留守儿童”有效管理,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。
    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的情况,我做了一些调查与分析,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种:
1、“留守儿童”生活习惯差,身体发育不良     
    “留守儿童”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,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,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、不洗澡、不讲卫生、吃饭不按时、作息不按时、生活不规律、营养不良、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,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。
2、学习较差。
   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、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,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,身体不好,文盲的比例较高,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,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,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,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。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;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。
3、性格缺陷。
    黄爱玲在《“留守孩”心理健康水平分析》一文中,调查显示,留守儿童中,心理不平衡的占28.3%。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亲情,得不到同龄儿童应有的温暖,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。有的自闭,不愿与人交往;有的虚荣攀比,父母会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,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,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,在攀比中,获得较多的自信心;有的逆反或者仇世。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,导致他们把得不到的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,对社会充满敌意,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。
留守儿童存在以上问题,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
   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,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,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,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,农民工在城市务工,本身收入不高,居无定所,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。
    从家庭来看,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,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。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,家庭环境相对优越,孩子花钱大手大脚,对学习无所谓,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,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;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,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、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,在学校不遵守纪律、自由散漫、看黄色录像、搞帮派、谈恋爱;有的父母外出,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,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、不合群的心理,遇事缺乏自信。
    从学校来看,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,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,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。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,也很少有组织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、生存教育、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。
    留守学生”的教育问题,是一个牵涉到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系统工程,仅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,必须全社会重视和参与。做为教育工作者,又身处于农村基础教育,直接面对这些弱势群体,我们应该身体力行,为这些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多尽一些责任。
    一、加强自身学习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。只有掌握关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、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、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,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,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。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,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。因此本人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培训,提高对“留守学生”心理健康品质的认识,改进教育教学方法,真正关心、爱护“留守学生”,增进师生感情,掌握“留守学生”心态,提出合理要求,指导“留守学生”心理品质健康教育实践,帮助“留守学生”克服心理障碍。
    二、制定“留守学生”教育工作计划,把“留守学生”的教育工作视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;建立“留守学生”档案,要注意把握“留守学生”具体情况,包括姓名、性别、家庭住址,父母工作地及工作状况,联系方式等;成立“留守学生”监护人教育委员会,定期召开会议,使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对“留守学生”的教育做到齐抓共管;建立“留守学生”心理咨询室;建立“留守学生”自我教育制度;定期召开“留守学生”管理经验交流会;加强亲情链接,使外出的父母明确即使在外务工也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,主动与子女的班主任及带课教师沟通,了解情况,共商教育策略。
    三、师爱关怀每个“留守儿童”。师德为光,师爱为魂。爱是教育的生命线,是教育的润滑剂。爱,是教育的前提,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。教师要用爱心筑起师生之间纯真的友情,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。对于“留守儿童”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,这种爱高于母爱、大于友爱、胜于情爱。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,是教育“留守儿童”释放心灵的催化剂。陶行知老先生“四快糖果“的故事为我们大家所熟知,他的四块糖果代表着宽容、信任、尊重、赞赏、肯定……也充分体现了陶老先生无比博大的胸襟,浓浓的师爱和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的情怀。例如:我班的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,寄宿在一个阿姨家里,因此形成比较孤僻的性格。班里的其他同学总是冷落他,他也不愿意和同学多讲一句话,生怕自己说的不好被别人嘲笑。我了解情况后,在上课专挑简单的词语让他读说,并且及时表扬他,渐渐地,他举手发言积极了,学习上更加自信了。当班里有活动时总找一些班里最能帮助人的学生与他同组活动。课余时间,我主动地与他谈心,从而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、铲平他与老师、同学间的心理隔阂,使他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健康快乐地成长。在学校真正地感受到了“家”的温暖,感受到“家人”的关爱。
    春风化雨,关爱无声。留守学生作为当前社会进步中的热点问题,做好关爱工作既是利民之举,也是职责之本。总之,我们老师在教育中应该时刻记住“师爱为先,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师爱温暖每个留守学生,感化每个留守学生,使全体留守学生能共享“同一片蓝天”,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!
上一篇没有新闻了  |  下一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研究
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中心学校 版权所有 © 2009-20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
皖ICP备07503230号 技术支持: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